撤下沙漏,重拾锅气:西贝在预制菜风暴中被迫 “慢下来”
9 月 26 日正午,浦东新区一家西贝餐厅的用餐高峰略显冷清。后厨里,几位厨师正忙着现切羊肉、串制肉串,火星从烤炉中溅出;而餐厅前厅,仅 30%-40% 的上座率让不少餐桌空荡着。曾经象征 “25 分钟上齐菜品” 承诺的计时沙漏已不见踪影,取而代之的是店员主动
9 月 26 日正午,浦东新区一家西贝餐厅的用餐高峰略显冷清。后厨里,几位厨师正忙着现切羊肉、串制肉串,火星从烤炉中溅出;而餐厅前厅,仅 30%-40% 的上座率让不少餐桌空荡着。曾经象征 “25 分钟上齐菜品” 承诺的计时沙漏已不见踪影,取而代之的是店员主动
讲真,你上次对哪家馆子爱到死去活来,恨不得跟它拜把子、同生死的,是啥时候的事了?
继“七岁毛毛喝汤感动到写小作文”“顾客要送店长北京一套房”之后,他们又整出个惊天大瓜——新出版的书里赫然写着:“2000年,任正非在西贝吃饭,被服务员感动,放弃了自杀念头。”
上海家长最近的魔幻现实是,曾经被骂“预制菜刺客” 的西贝,突然成了校园餐的救命稻草,当绿捷实业的虾仁炒蛋里吃出虫子,还被公司高层勒令瞒报成 “虾肠泥沙” 后,家长群里炸出的不是愤怒,而是集体哀嚎:“求西贝竞标上海学生餐吧,再差至少不会吃进虫子”。
2025 年 9 月 10 号那天,罗永浩在社交平台敲下一行字:“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,还卖那么贵”,配图是桌前没吃完的羊排和一碗汤。谁也没料到,这平平无奇的一句吐槽,像颗石子砸进滚油里,瞬间把有 370 多家直营店、一年接待 6000 多万人的西贝搅得鸡犬不宁
人在工位、心在路上的打工人,正愁没处打发时间,就算是1+1这样的简单题,也能硬生生玩出悬疑推理般的360度创新解法。
大家都知道,这个国庆和中秋一起过,真是把假期撑成了八天大长假,全国各地的风景区简直是人山人海!
那会儿店里人不少,小孩哭的笑的闹成一片。我们点了儿童餐,还特意看了墙上贴的“现做现卖,新鲜出炉”几个大红字。心想贵就贵点吧,反正图个安心。
9月29日,在网上有一男子就发视频和大家爆料了这件事情。根据男子描述,他是从外地过来打工的。当时应聘去了西贝的后厨,在那帮忙干一些杂活。但是在工作的时候,他在后厨拍摄了视频。就拍摄了西贝那些冷冻的菜品之类的,随后发到了网上。但没想到这条视频火了,也被西贝那边看
傍晚六点半,郭律师将最后一份西贝外卖放进冰箱,包装上标着“有机莜面”,可边缘却挂着小小的冰碴。儿子如今九岁,他抿了抿嘴问道:“妈这味道咋跟店里吃的不太一样呢?”她怔了一下,脑海中忽然浮现出一个数字:九年八千六百块。这笔钱早就足够在老家给母亲盖一间像样的小厨房了
2025年9月,餐饮圈上演了一出“教科书级”的反向公关大戏。主角是西贝,导演是贾国龙——不是别人,正是他自己。
无意间刷到一位百万粉丝的网红大V力挺西贝的内容,直接给我看乐了。
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全民、全方位网络的时代。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人人有手机,人人上互联网。这就带来了一个现象: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曝光,于是就形成了互联网的几个基本特色——很多事情通过互联网进行展示、反映,同时也往往会被互联网放大,这就是互联网的一个基本特
最近西贝因为和罗永浩的事儿,又陷进公关危机里了,这次西贝栽跟头,核心问题其实特明显,自家东西没跟上市场需求,还不肯认,非得嘴硬。
西贝这么多年打的是啥招牌?“西北的牛羊肉,乡野的五谷杂粮”、“手工制作”、“家的味道”。这广告语听着就让人放心,觉得多花点钱,买的是个健康、是个踏实。可现在猛一听,后厨可能也是大锅菜提前做好,加热一下就端上来,这谁心里能舒服?
9月28日,不少关注西贝餐饮的网友发现,创始人贾国龙的抖音账号内容已被清空,仅保留一条2024年9月30日的公开视频,内容为“大熊专访贾国龙”,讲述了西贝餐饮的成长史。
西贝客服一句“真人真事”,让“一碗羊肉汤换北京一套房”的故事彻底炸了锅。不是因为感动,而是荒诞——2002年,15岁的店员给内蒙古大爷端了碗汤,两年后大爷要送她一室一厅,17岁的她吓得拒绝。这故事像极了短视频里的“好运剧情”,却出自西贝内部员工平台“西贝品味早
说实话,这态度一出来我都懵了,有问题不先跟消费者沟通,上来就硬刚,这操作也太迷了吧?后来西贝又搞了个“开放后厨”的活儿,本想证明自己没说谎。可央视记者一去直播,真相就藏不住了。
最近,餐饮圈炸开了锅!市场监管总局放了个大招,发布了《餐饮服务连锁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》,今年12月1日就要正式施行了。
大家可以看一下,近距离给个特写,里边写的信息还是能看清的。大致上这个是他们店里的去骨黄花鱼的鱼柳,里边写着保质期是9个月的,18个月。这是保质期18个月的,这是到他们店里去拍到的。